news banner

Service Case1

今年228連假期間,彰化的某間餐廳上了新聞。因為有一位客人在餐廳櫃檯前大聲咆哮,還拿東西砸店員。櫃台人員則理直氣壯的說:我們都有在錄影,你不要碰我。同時一邊拿手機搜證,才讓這段衝突上了新聞。在鏡頭前,只見這個女客人歇斯底里地強調,她已經等了超過半個小時,餐點還沒送上。店家事後也說,因為假日人太多忙不過來,已經有事先提醒餐點需等候,也有放公告告知。

 

近來,像這類的「奧客」新聞總是層出不窮。我們很容易會想:「晚半小時吃飯會死喔,有需要這樣生氣嗎?」「台灣人就是這樣啦,反正有錢就是大爺。」「服務人員也是人,店家已經寫公告了,不會看字嗎?」我們會這樣想,是因為體恤基層的服務人員,覺得服務人員不該被這樣欺負。又或是,自己可能正在鄰桌同樣在等待餐點(或是正享用著已經上桌的餐點),對這類客人側目,覺得莫名其妙。我們自詡為一個有修養的客人,為店家感到無奈與不平。

這樣想很正常,可是,讓我們從服務的概念重新看這個新聞,有沒有可能,這個客人其實是有道理的?

 

Service Case

 

試想,如果妳是那名客人,有什麼理由你會大費周章跑去櫃台大吼大叫、拉扯,最後沒吃到飯又逃離現場?

可能你真的很需要盡快吃到飯,因為你正在趕時間,後面的行程快要來不及,或是你已經餓了很久,飢餓感讓你如坐針氈,即時走進這家餐廳讓你鬆了口氣。你並不是沒看到公告,你心想,反正頂多等半個小時。你焦慮地滑著手機,又把手機放下,抬頭看了看時間,不斷張望服務人員進進出出,卻沒有一次是送來你的餐點。一次又一次拿起已經喝了大半的水杯,等待著。終於,半個小時到了,服務人員捧著餐盤,卻還是跟你的桌子擦身而過,走向別桌。你忍著飢餓,走向櫃檯,告訴他你的餐點還沒有來。卻得到制式的回應:今天客人很多,要稍等喔。你一聽火了,我會不知道要等嗎?我已經等超過半個小時了。你忍著怒氣繼續問:要等多久。「我也不太清楚」,對方看也不看的說。你開始有些失控,這餐廳服務也太差了吧。早知道不進來了,你很想走人,但是誰來賠償你白等的這半小時?寫了個公告就可以不上菜嗎?你開始爭辯店家的公告到底算不算數,對方卻一副你是來鬧場的,拿起手機開始錄影。你對著他一遍遍重複,他卻完全不看你,盯著手機冷冷的說:「我們都有在錄影喔,別碰我!」。然後,事情就變成後來那樣了。

當然,以上這些都是我們想像的。

 

畢竟從片段的錄影看不出實情,我們不能妄加判斷,也許店家的服務已經非常適切,是這位客人本身的情緒問題。但從上面的假想我們可以看出,當一個人遇到有瑕疵的服務程序時,他的情緒絕對是真實的。而每個人修養不同,回應的方式就會不同,也就產生出不同的結果。從外人的角度看,他就成了一個「奧客」。但我們相信,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客人,也絕對有機會透過貼心的服務,消除這種衝突。

 

對一家餐廳來說,與客人衝突上了新聞絕對不是好事。即使是客人看起來「不合理」的情境,我們也要去思考,怎麼把服務做得更好,減少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。這不是說,服務業就是要概括承受不合理的要求,而是因為,服務本來就是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。只要發生不愉快的服務體驗,就是改善整個程序的機會。那麼,有什麼是可以改善的呢?

 

第一,你有公告並不代表你可以慢慢來。這裏並不是說店家真的有怠慢,而是店家應該用懷著歉意的態度去處理這件事。店家有沒有表現出認真看待這個延遲上菜的約定。公告本身是一個提醒,撰寫措辭非常重要,你所寫的時間就是客人的期待。入座時口頭提醒也很好,而當真的超過三十分鐘的時候,有沒有再跟客人表達歉意?相信當店家有主動說明時,顧客也會欣然接受,更會對店家服務表示認同,上菜時再補說個「抱歉,讓你久等了!」反而讓人更印象深刻而加分。關於等候時間的提醒,鼎泰豐的處理方式就很好,他們的時間估計通常準確,而且保有緩衝,不會讓客人有錯誤的期待。

 

第二,你遇到客人情緒高漲的時候,有沒有做安撫的動作?還是說,你只顧著防衛,拿著手機蒐證,確保自己在法律上不會有問題。這種無視客人情緒的行為只會讓客人更為失控。最後,看起來是客人無理取鬧,但往往這類衝突都是因為店家沒有安撫好,反而做出更多刺激客人的舉動。現代人有著各式各樣的壓力,情緒不穩定的人也越來越多。作為一個作服務的人,更應該保持著一顆良善的心去面對顧客。因為追根究底,沒有一個正常人想當「奧客」,他們是感覺到威脅,才會「變身」。我們有機會也有責任不要製造更多奧客。

 

思考服務,對於餐廳或任何企業都有很大的幫助。因為當這種事情發生,你不是只失去了一個客人,而是更多。想想你自己的經驗,當你去到一家餐廳,食物好吃,服務又好,會不會介紹給別人? 而遇到不好的用餐經驗,會不會跟別人說,不要去那家吃飯?新聞版面上,大家總是站在抨擊奧客的觀點在討論。但當你自己遇到了,可能想法又變了。你真的走到了新聞報導的那家店,會不會遲疑而不進去呢?我相信有一部份人是如此,我自己也是,店家生意必然會受到傷害。

 

如果你是該店家,我們能做的,是在衝突發生後,重新審視自身的程序及互動是否有偏差並加以改善。當然更棒的是,如果你不是該店家,你可以在事件發生前就先加以預防。從經驗與演練中,一點一點優化,才有機會做到真正的感動服務!

 

德鴻科技 專案管理部-Gabriel